陳盈助醫師指出,「自發性顱內低壓」的成因是病患脊椎部位的硬腦膜因為不明原因產生小破洞,因而造成腦脊髓液從破洞滲出,進入軟組織裡,造成腦壓下降。過去的治療方式沒有共識,有些學者反對開刀取出血塊,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病患在開刀後仍無法痊癒。陳盈助醫師發現過去被提出開刀治療不成功的個案報告,主要原因是患者沒有被診斷出硬腦膜下出血是顱內低壓的併發症,或者太晚開刀,腦幹的傷害已不可逆,以及開刀後仍無法及時堵住腦脊髓液滲漏。
對於罕見「自發性顱內低壓」併發「硬腦膜下出血」的病患,過去的治療方式並沒有共識,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陳盈助醫師,與台北榮總頭痛研究團隊的一篇研究成果,依臨床實證提出治療建議,當硬腦膜下出血厚度大於一公分,同時昏迷指數已不是滿分時,就應慎重考慮開刀,這項治療方式已經發表在國際頭痛期刊,希望能拯救病患免於殘障或死亡。
陳盈助醫師提出:當硬腦膜下出血厚度大於一公分,同時昏迷指數已不是滿分時,就應慎重考慮開刀,這樣才有機會拯救病人免於殘債務協商障或死亡。
內容來自YAHOO新聞
三十三歲的林姓男子,從事倉儲管理工作,突發的頭痛持續一個多月,發作起來全身無力無法工作,經磁振造影等檢查,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陳盈助醫師確認患者為「自發性的顱內低壓」併發「硬腦膜下出血」,經神經內科、外科聯手治療,目前恢復正常工作。
「自發性顱內低壓」的主要臨床症狀是姿勢性頭痛,病患的頭痛在坐站或活動時惡化,躺下休息一小段時間後會明顯改善。治療方法是住院臥床以避免身體活動造成腦脊髓液滲漏增加,大量補充水分幫助腦脊髓液生成,必要時使用「硬腦膜上腔自體血片注射」可增加顱內壓也有機會堵住漏洞。大部分的病患在適當治療之下的預後良好,但是仍有百分之二十的病人可能會併發頭部硬腦膜下出血。其機轉乃因顱內低壓等同一個負壓對硬腦膜造成拉扯,如果硬腦膜下的靜脈被拉斷就會出血。當硬腦膜下出血的量太大時,血塊會造成顱內壓快速增加,反而變成顱內高壓。失控的顱內高壓最終會造成腦迴疝脫,病人的腦幹可能因此受損造成重度殘障,甚至死亡。
企業貸款自發性顱內低壓治療方式登國際頭痛期刊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自發性顱內低壓治療方式登國際頭痛期刊-022836969.html
51F05F5DD42EA205
留言列表